2016年已然過去一大半,回首前三個季度的國內型材市場,我們可以用“出乎意料”來形容。從年初的“霧里看花,終隔一層”的頻繁震蕩市場,到三四月份久違的持續瘋狂上漲,再到5月份的急速下殺不見低,最后是7、8月份的淡季不淡,前三季度的戲碼已經足夠精彩,但是很多人對于四季度市場仍然頗有期待。然而,傳統的金九價格不漲反跌,卻著實的被扣上了“成色不足”的印章。
今年的九月份行情,并沒有如多數商家預期,價格震蕩上行。首先,今年七、八月份受環保限產、去產能事件的炒作,鋼價一路上漲,直至八月中下旬,鋼價高位,市場接受力度有限,不具備再度拉漲條件;從供需情況來說,環保限產的力度有限,去產能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的明顯,加之鋼廠有利潤,企業多處滿負荷生產,實際的市場供給量并未明顯減少。加之前期市場對“金九銀十”的預期較高,不少商戶大量囤貨,但無奈期螺低位震蕩拖累整個現貨價格,鎖貨商戶只能拼低價出貨,拉低市價水平。
“旺季不旺”的鋼材行情極大的打擊了廠商的信心和積極性,對于十月份的行情,商家心態漸顯分歧,部分商家可能對十月鋼市較為樂觀,補貨過節,趁機試探性拉漲行情,但是行情能否持久上揚,關鍵還是看市場成交;部分商家心態較為保守,多根據自身的訂單狀況合理補庫,靜觀其變為主。然筆者認為,在鋼市大環境沒有實質性改變的前提下,大幅上漲的空間較為有限,鋼價能否再度沖高仍需看實際市場需求釋放的力度。不過就整體宏觀大環境來看,利好提振尚可,加上原材料以及運輸新政實施,市場價格從到貨成本上有了支撐,預計十月份的型材市場偏強震蕩運行仍可期。
|